到飯店喝水,掃碼點餐雖然早已成為了電子時代用餐的“常規操作”:無需等待服務員用來菜單,只要打開手機掃一下桌邊的二維碼,就可以瀏覽店家的全部食材,并自助完成點餐、下單、支付等一系列流程。
但前不久,一位消費者張男士卻表示:吃一頓飯,竟要掃三次碼關注兩個公眾號。點餐時須要掃碼并關注公眾號能夠下單,埋單時掃了第二次碼,開發票時又須要關注另一個公眾號能夠開票。這波操作讓她很不舒服。
近些年來,隨著餐飲行業的數字化變革,掃碼點餐方法快速普及。在一定程度上,掃碼點餐為消費者們帶來了就餐效率的提高,除了節約了線下排隊的等待時間,且無接觸式服務也愈發安全。而站在餐飲企業的角度,客人自行點餐節約了部份人力成本和紙質菜單成本,由掃碼獲取而至的用戶數據還可以被加以借助和剖析,進而實現精準營銷。
掃碼點單所帶來方便顯而易見,而由此衍生的不便也不可忽略:疫情之下,步入飯店時早已有了掃健康碼的步驟,再加上掃碼點單時所附送的關注公眾號、授權手機號、注冊會員、獲取愛稱、頭像、地理位置等一系列操作,飯還沒吃,用餐的體驗感早已削減一半。
而即便是吃完了飯,消費者與店家的“糾葛”卻是未完待續:假如關注了公眾號,店家后續都會推送類似產品信息、優惠信息的內容掃碼點單,假如獲得了用戶的手機號碼,店家還可以通過郵件的方式發送廣告。通過一次消費來積累顧客群體、搶占私域流量,雖然已成為餐飲行業慣例。
值得注重的是,例如“掃三次碼關注兩個公眾號”,并不是飯店一次性告訴消費者的,一步一步身陷其中的消費者,對這么服務幾乎沒有說“不”的可能性,雖然有些餐廳可以提供紙質餐單,但當你告知店員該項需求時,也可能受到“消極應對”。不掃就吃不了飯,不掃就開不成票,掃碼點餐漸漸演弄成了強制性服務,消費者很難不形成被迫享有這些“服務”的無力感和憎恨感。
消費者走近一家飯店,除了是為了食物而埋單,更是為其口碑、服務而埋單。當所有的服務弄成了一句沒有體溫的“請掃碼點餐”,甚至進而轉弄成了對消費者的壓力,想必,通過關注公眾號而增強的用戶黏性,已經被這樣“冷冰冰”的服務所抵消。
智能手機時代,點餐應當是有多種渠道和方法的,而不能只留下掃碼點餐這一種方式。未來,隨著科技的發展掃碼點單,餐飲行業將會迎來更多改革。但無論消費場景、服務方式怎樣變化,餐飲行業的內核終究是服務,都須要把消費者體驗置于第一位。
新技術應當成為便捷消費者的工具,而不應成為制約大眾消費的壁壘。掃碼點餐,也應當有它的“正確打開方法”。(朱曉帆)
免責聲明: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,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、排版、編輯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