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,「副業」這個詞很火,你們都想在正常工作之余,再降低一些收入。不少人選擇了擺攤、送外賣、跑順風車,之前我們也討論過不少擺攤和跑順風車的情況,這篇文章,我們來瞧瞧作者親自嘗試送外賣后的結果。
————/BEGIN/————
又是一個假期,新的道路車還沒到貨,也沒哪些想玩的游戲,于是決定跑去圖書館學習一會兒。
說是學習,雖然也學不下去,周圍的同齡人都在恐懼待業問題,普通如我亦是這么,雖然這三年的經濟寒流嚴打到了自己和身邊的每一個人,很難想像未來五年經濟繼續惡化下去的情況。
在圖書館看了半天副業相關的東西,腦部還是很難受,正好之前淘寶掛著的一個水卡有人拍下了,不過賣家在城南,說比較急用,他付快件費,希望早日走同城寄送。
我打開中通同城選了地址一看價錢,瞬間道心破碎,我水卡才賣100元,快件就收費39元,一怒之下決定自己去送,就當賺個午飯錢。
送到之后早已早晨4點半了,手機提示:支付寶到賬139元,沒想到年齡輕輕就擁有了主業外的收入。
額外賺到39元的我覺得還沒爽夠,不是還在考慮待業如何辦嗎,這不就有現成的機會,于是打開應用市場,搜索美團眾包,下載!
01開始跑單
美團的派送體系分為美團專送和美團眾包,專送可以理解為美團的全職職工,必須身穿黑色外賣服,眾包的要求就簡單了好多,注冊了能夠送。
注冊之后首先是一系列的菜鳥教程和安全學習,這方面覺得美團產品做的還可以,加入了強制學習的流程,花了大約半個小時才搞定。
跑外賣須要的武器大約有以下這種:
我騎的是自己的電池車,續航大約120km左右,最高車速在60左右,上了黃牌和保險,應付三天的跑單足矣。正常邏輯講是須要備一個外賣箱的,不過因為我空間足夠大,所以其他額外的都不須要打算就可以出發了。
最開始的時侯比較慎重,一次只接一單,所以時間十分充裕,基本每單就會提早20分鐘送達;接了幾單以后膽量大了一點兒,一次接了兩單,之后時間忽然緊張上去,跑前面一單時新村太大加上走錯路,一路匆忙忙忙的慢跑前進,還好趕在了截至前送到。
不過上線狀態下美團會經常的忽然給你派單,同時你只有在上線狀態下能夠接單,所以我每次都是上線接一單之后迅速下線,等到送完以后再上線去接單。
菜鳥期美團會有一些針對菜鳥的讓利,例如優先派單、更大額的獎勵等等,所以相對覺得會比較容易接到好點的單子。
從早晨5點30到下午9點,一共跑了9單,共計收入86.5元,期間沒有發生哪些不愉快的事情,之后就去火鍋店點了些火鍋,甜滋滋的回去了。
第二天是周末,因為今天跑單的體驗太過愉快,于是晚上果斷決定繼續出去跑單。
從第二天開始,只要你開始跑單,美團都是要強制交納2.5元的保險費用的,相當于按天生效的意外險+兩者險。(不跑則不交納)
周末早晨跑的挺好,挪到一半還去逛了三體的藝術展(差評,不好看),逛完展之后發覺車還有電,沒想到手機沒電了。租了充電寶勉強續航了兩個小時,但還是耗電太快,最后一單差點確認送達都點不了,快六點多就只能回去了,只跑了7單,收入80.5元。
下邊是跑單三天以后的一些看法:
02跑單三天的體會
假期的三天各跑了半天,相當于跑了一整天賺了167元。
總的跑單體驗還是蠻愉快的,算是新的一次人生體驗,不過事后回顧,雖然我的愉快是構建在沒有把它當作謀生工具的前提下,假如真的高硬度跑單,愉快程度還是兩說。
前一陣有個新聞,北京外賣員跑單兩年掙了102萬,實際跑三天以后發覺普通人想靠外賣年入30萬是不太可能的。
這三天給我最大的體會雖然是:不要以為跑外賣是一件簡單的事情
為了賺更多錢,你須要有什么能力/技能?
非常是最后一點,由于不僅各種配送獎勵外,美團針對外賣的配送費有一套算法,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基礎配送價錢+公里數。每公里的價錢是恒定的,這么對于騎手來講,想要賺到更多的錢,就須要提升可復用的公里數,即同時送多單。
在同時送多單的情況下,你要盡可能的選購和已有配送單重復路徑高的取送地址(美團會通過算法去幫你推薦路徑適宜的單子,但搶了以后時間夠不夠用還是得你自己去計算)。
同時你還要考慮到以下變量:
但是,所有單子都在同一個搶單池上面,當你看見一個好單子的時侯,意味著同時有多個騎手也看見了美團眾包怎么加入,你須要極短時間結合以上誘因作出是否搶單的決策,之后快速點擊搶單按鍵,搶到之后按照優先級重新進行路徑規劃。
同時接兩單時我就覺得時間早已有些緊張,等紅燈時會形成恐懼,難以想像專業騎手同時處理五六單時的情況。
但總體來說,跑外賣還是會比進廠要自由好多:時間自由,缺勤自由,工作地點自由,環境自由。
在自由安排的基礎上,假如你想賺更多錢其實要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,而且對于比較佛系的那類人來講,不太費勁能夠賺到養活自己的生活費,所以也能理解為何好多人即便跑外賣也不進廠了,體驗過送外賣之后誰能夠忍受沉悶嚴酷的打工生活啊(滑稽
03菜品和店家成本
第三天搶到一個排骨飯的單子,客戶實付23.38,我領到10.7的配送費,轟動到我,外加4.7元的配送獎勵,相當于我從這單里賺了15.4元。
但雖然不算美團官方的獎勵,配送費也占比10.7/23.38≈46%,再除以平臺抽傭和店家成本的話,我都不曉得這單店家能不能掙錢了,若果店家掙錢了,那我想不通顧客吃的排骨飯的究竟是用啥做的。
這單以后,我注意了一下平臺里面的用戶實付價錢,發現實付20元以內的餐飲真的是一言難盡,大部份配送費在4–6元上下。其實我不曉得店家的成本,并且加上美團的抽傭,店家到用戶之間,我猜想美團和騎手是賺走了7元以上的。
對此我見到網路上有一些解釋:
然而這家排骨飯的店面在典型的外賣店面集中區域,從分店外形觀察,早已開了許多年,但是顧客點的套餐是「豬腳飯大份飯+AD鈣奶」,實付23.38的價錢在北京早已屬于消費還可以的平民餐了,應當還有總價更低的青春版排骨飯。
雖然這類店家的贏利方式也不難猜,多想想就可以倒推出來了:降本。
在同一餐飲類目市場價基本透明的情況下,可以從租金、食材、人工等多方面去降本。
想到這,yue……
所以假如線上和線下單價都是20元的話,建議還是去線下吃,給店家多賺點錢吧。你獲得了健康,店家多賺了錢,騎手獲得了休息時間,還嚴打了托拉斯巨無霸中間平臺的收益,x2win!
總的來說,假如自己一定要點外賣,我的建議是:
還是多動動腦,憑哪些你用了這么多讓利券,實付8塊錢,最后店家還愿意給你安排奢華套餐?
04對世界的認識
之前仍然比較宅,也不怎樣關注其他人的生活,在吃的方面也十分沒有想像力。
但是此次,從殘破的拆遷房到總價3w+的奢華新村,我還未曾短時間內感遭到如此巨大的貧富差別沖擊,見證過如此多人的一日三餐。
印象最深的是一位x男士從飯店點的午飯,一份蕃茄炒飯+萵苣回鍋肉+一份炒飯實付96元,送到上面提到的3w+的奢華新村,忽然有一種獨特的覺得。
曾經在影視作品上看見有錢人的生活雖然沒有任何看法,雖然和自己的生活太過遙遠,直至自己親身參與了給富人送餐的流程,剎那間如同自己穿越到了《寄生蟲》的劇情。
講真,96元的午餐并不是吃不起,而是V我50套餐更有性價比,但再加一些預算的話,對我來說大部份時侯第一想到的都是燒烤、烤肉等聚會場景;若果讓我就點兩盤菜,以我的想像力肯定不會想到點一份29的香蕉炒飯的。
這個客人的點法,給我一種一日三餐皆是這么的平靜感,普通人難得一聚的聚會是他人平平無奇的午餐,大約就是這些落差吧……
更賽博的是這個客人我沒有看到真人——因為樓下按門鈴的時侯,她直接通過門鈴讓我把外賣置于旁邊角落,等我走了以后再自己下來拿。
真正的無接觸服務好嗎!
以前構想的未來貧富差別巨大的世界,底層和中下層的生活圈子之間都在更加的形成社交隔離,不管是出于無意的因為消費水平差別所以接觸不到,還是有意的為了自身安全考慮。
若果不去做送外賣這些生活服務類工作,可能一輩子不會和這類人發生交集。(以后也會被機器人取代吧
以上是比較有錢的事例,更多點單的是普通家庭,至于窮的我應當是沒有看到,或許真正的窮人肯定不會點外賣。
05說回快樂的事
騎著車一路接單,一不注意就進了二環內,話說市內原本是限摩的,但咱不就是速率快一點的電池車嗎(理直氣壯)。于是繼續在五環內繼續游弋,東路小巷亂逛,覺得城里就是比南邊要有煙火味好多,高新南真純純社畜集聚地美團眾包怎么加入,遛彎都沒哪些好逛的。
有一單是送兩桶礦泉水,跟隨導航走,越走越不對勁,如何外側等紅燈的行人密密媽媽?頂著注目禮的壓力繼續騎,直至聽到路牌,哦,原先不留神騎到了春熙路,于是喜滋滋的在春熙路下打了卡,明年也算逛過成都市的有名景點了。
下午接單的時侯,有不少點薯條披薩和烤肉的,每一單取到以后都覺的好香,為何自己點的從來都不覺的香,還得是他人點的好吃,差點想當場加餐。
最后一單是高速收費站的收費員點的干鍋炒飯,騎過去之后發覺高速出口處竟然是分流的,面包車過不去,于是只得停車翻圍欄步行,小跑一公里才送到,于是#2024年的第一次運動#成就如此達成了。
不僅以上種種,最快樂的事情還是徒步本身,對于工作日不是宅在工位就是宅在家里的打工人來說,只要開車出發,不論是享受遠行聽到的不同人或物,或是出門帶來的自由的覺得,都能帶來無數的快樂。
06對副業的思索
回到開頭,跑外賣的看法起源還是出于對待業的焦慮,這么可以考慮把送外賣做為副業嗎?
雖然送外賣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,那就是能讓打工人在周日多出去走走,我送外賣那七天微信運動步數是拉滿的,就鍛練身體這一點而言,送外賣的優勢可太大了,這跟程序員簡直是逆天的互補行業啊!!!既鍛練腦力,又鍛練體力,要不之后就寫半天代碼,送半天外賣吧(不是
不過對于像我這樣懶散的人來講,跑多少賺多少的模式并不適宜,更渴求的還是擁有穩定的睡后收入,所以接出來的準備,大機率是時常去跑一跑,作為更多的了解這個多樣化世界的一個渠道。
回到話題,作為程序員而講,無論是防治待業或是籌辦副業,成天想著“投資開店”、“自媒體”、“跑外賣”等可能跑遠了:
副業之所以具有競爭力,是由于它有一個「副產品優勢」,就是說你在做主業的時侯,會累積出來一些經驗和知識,這種東西是無成本得到的,把它們加工成副產品,都會很有競爭力。
我特別認可里面的觀點,過去幾年嘗試過特別多的看法,之后我意識到大部份行業都早已建立起了足夠的專業壁壘,假如沒有行內人士帶,盲目摸索是很難賺到錢的。
所以最好還是結合自身的專業領域去做,假如自己的專業技能都沒有把握好,那還是先去努力把主業的收入提起來吧,別老想著副業了。
就我過去的經歷而言,我的經驗是最好是深入到一個垂直領域,去做匹配冷門領域的需求的產品。大眾市場實在太卷了,記帳、TODO、日記都快成為自由開發者入行三件套了,那些類似的領域還是遠離為妙。
關于互聯網副業的踩雷教訓,就只能分享失敗經驗了,限于篇幅以后再寫。其實也有成功實踐,而且我肯定不會放在網上來說,我才不會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呢(笑
————/END/————
免責聲明: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,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、排版、編輯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。